找到相关内容1126篇,用时16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「灌顶」是甚麽?

    双方同念诵回向文等等。 授灌顶的法师必须具备特定的资格。除了德行等操守外,法师必须曾如法受过同一个灌顶、通晓灌顶仪式的技术性细节及曾经作过该部密法之闭关而得到成就;弟子方面,亦必须有一定之资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4645268.html
  • 萨迦寺藏明代宣德青花彩河莲鸳鸯纹碗

    祖贡噶坚赞(1182-1251年),因通晓五明(内明、因明、声明、医方明、工巧明),而有萨迦班智达(萨迦大博士)之称。1244年(南宋淳佑四年),他应蒙古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邀请前往西凉(甘肃武威)讲经,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5848592.html
  • 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——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四

    特长。在青少年时代,他就欢喜游方,了解各地的民情风俗和习惯。因为居家之地接近西域诸国,所以他通晓多种语言,成为有名的语言学家。 竺佛念虽是东晋时代的人,但他活动的地区是长安。当时在长安称帝的苻坚崇信...

    方 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752336.html
  • 女众出家的起源

    时候,僧团中还没有女人出家,对于摩诃波闍波提的要求,佛陀并没有答应。于是,摩诃波闍波提长跪合掌,诚恳地对佛陀说:“我听说女人精进也可以证果,我们信奉佛陀言教,通晓无常的道理,乐欲出家修道,受持佛陀的律法...

    一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0952630.html
  • 认真细致、实心实意-茗山法师生平

    布衣蔬食,自奉甚微,一切供养收入,悉数用于建寺育人,赈灾济困,支持国家和地方建设事业,堪称爱国爱教的典范。  茗山法师毕生定慧双修,知识渊博,佛学造诣精深。通晓经、律、论三藏。所著佛教论文和教义诠释,在...

    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653939.html
  • “开元三大士”及其弘传密教的事迹

    称南印度人。他15岁往西天竺学习法称的因明学(佛教逻辑),继人那烂陀寺,20岁受具足戒,通晓多部大小乘佛教的经典。31岁往南天竺,从龙智学《金刚顶瑜伽经》等密教经典,由此专修密教。后游师子国(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1554994.html
  • 道安法师与显明法师

    和尚朝夕相处,他回忆老和尚给予他的印象说:“虚老平易近人,不喜多言,有请法者答以两三句,或命我接谈,从不睁眼看人,倘一睁眼则炯炯有光,无客人时围炉烤蕃薯聊起来,上下古今无不通晓。”  显师在重庆期间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2956998.html
  • 洛阳佛教史完全攻略(北魏)

  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在洛阳迎像、度僧、立寺、设斋、起塔,广作佛事,并提倡《成实》、《涅盘》、《毗昙》等佛教义学,师事通晓《涅盘》、《成实》的学者道登。又敬信佛陀扇多,替他在嵩山立少林寺,与以供给。在鸠摩罗什所居旧堂建三级浮图,访求罗什后裔。孝文帝还允许了昙曜的申请,令以所掠得的青齐地方的人民等,每年输谷六十斛入僧曹以为僧祇户,其谷即称僧祇粟,作为赈饥及佛事之用。又以一些犯了重罪的人和官奴为佛图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4657443.html
  • 赵朴老挽吕澂先生

    百科全书,又利用余暇自修,精通英、日、法、德、梵、藏等各国语言,得以解读、校勘梵、藏佛教原典。先生在佛学领域中可称得上是一位通才,无论是印、中佛教史,还是佛教各派各类学说,他无不委曲通晓,而对于佛教文献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3859872.html
  • 禅宗与诗歌

    诗歌创作的渗透,诗僧起了重要的催化过渡作用。和那些禅宗大师、士大夫们相比,一方面他们通晓佛理,在不同程度上有寂照了悟的经验;另一方面多具深情,且有诗歌创作的体验,为心身皆空的地道出家人所少有。这种兼二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664140.html